首页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450章 碾压

第450章 碾压(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越爹土著妈,我在地里玩泥巴 红楼大忽悠 灵异:从抬棺人开始 我的修行旁白有诡异 疯批女主通今古,流放将军真香了 京夏玫瑰 我真的不是假面骑士 火影:我鸣人不想努力了 星际兽世:雄性环绕,选哪个好? 都重生了,谁还替渣夫养外室啊?

第450章 碾压

晚上七点,一盏盏宫灯型制的华夏红色灯笼和岛国传统的白色日式丸灯笼将北之丸公园衬托的宛如星河;

随着中日双方代表的简短致辞,一场长达半小时的超大型烟表演后,在无数观众和媒体的翘首以盼中,这场万众瞩目的大型中日文艺汇演,终于开始。

………………

七点四十。

作为东道主,岛国这边当仁不让地贡献了开场第一个节目。

或许是为了贴合“中日文化交流”的主题,第一个开场节目便是由两面日本筝和三味弦共同演奏的《秋风曲》,演奏者据说是岛国极具名望的音乐名宿。

这是一首取材自华夏《长恨歌》的岛国传统曲目,那咿咿呀呀的伴唱方式,也是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十七世纪生田派(由生田检校创立)的风格。

不得不说,以这种具有浓厚“中日文化融合”底色的传统曲目开场,岛国这边是用心了的。

………………

八点整。

在收获了现场一千九百多人礼貌而隆重的掌声之后,台上几个身穿传统服饰的岛国音乐名宿躬身感谢,然后下场。

有些出人意料的,这个环节,主持人并没有插进来报幕。

突然暗下来的灯光中,这边台上的日本筝刚被小跑着的工作人员抱下台,随着第二重帘幕掀开……

“呜~”

“呜~”

一声势宏大,幽远地仿佛来自远古的筒钦声(藏族那边的吹奏乐器)响起。

灯光忽然亮起。

一出筒钦、一记大鼓断点;再一出、再一记大鼓断点,然后定音缸鼓助势;

仅仅只是三个来回,便将那种远古的深邃和征战前的肃穆衬托的淋漓尽致。

正当众人心脏不自觉随着越来越密集的鼓声悬到了嗓子眼里的时候,充满杀伐意味的琵琶扫弦声响起。

嗯……

没错,既然这次过来的目的是为了开启文化pua的序幕,那么杨默自然不吝于一上场就扔出王炸;

所以,华夏这边演奏的,便是由后世关大洲老师创作,然后根据某人记忆复原出来的《象王行》!

听过《国家宝藏》节目上演奏过现场版的同学,应该都见识到这首曲子的亢燃程度和艺术高度;

因此,随着琵琶、长笛、二胡、古筝轮番出场,宛若一个个真人般,用自己独特的音色对着观众们如歌如诉般倾送着自己的情感时;

所有第一次听到这首纯音乐的人都彻底呆住了,他们从未想过一首曲子在这么恢弘高亢的基调下,还能把那么丰富的感情表达的如此立体,彼此之间转呈的天衣无缝。

而到了最后的合奏高潮,更是把人听的血脉亢奋之余,又毛骨悚然。

等到最后一个音符干净利落的收尾,会场里一片死静,直到足足一分钟后,才陆陆续续地响起了如同雷鸣般的掌声。

md,这才叫东方音乐,这才叫东方协奏曲!

之前那几个老头半死不活地咿咿呀呀自怜自艾个半天,叫唤个屁!

大国与小国之间的音乐格局和文化底蕴之间的差距,在这一刻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无数现场观众在死死压制住血液里的澎湃之余,忍不住开始面面相觑起来。

尼玛,这一上来就被碾压成了泥土,后面的节目还怎么玩?

………………

八点二十。

根据轮流上台表演的惯例,演出一方换成了岛国。

而这次表演的节目,终于不是那些令大部分当代岛国人压根底听不懂的“传统雅乐”了,而是换成了流行音乐。

所以出现在台上的,便是某位在后世称为“岛国国宝”,以一人之力养活了半个港台乐坛的阿姨。

不过此时的中岛阿姨虽然还没有“国宝”的称号,但在岛国乐坛的地位也依然是极为不可小觑,因此把这位素来低调的阿姨请了出来,并且安排到第二轮演出,可见这次中日文化祭的规格之高。

大概是因为这次的中日文化交流有些突然,筹备时间不足,因此素来多才多艺的中岛阿姨并没有专门为此创作一首歌曲,而是上台演唱了一首《ひとり上手(漫步人生路日语版)》。

很明显,中岛阿姨现在还没完全进入她的全盛期,许多被港台地区所“借鉴”的金曲还没出现,而去年前年在岛国大卖的那些歌曲,其曲风和歌词内容又不怎么适配今天的中日文化祭,因此主办方这边只能搬出这首创作于十年前,在华夏地区有着颇高知名度和传唱度的金曲来。

嗯……

虽然必须承认,日语版的漫步人生路无论什么时候听起来都是经典,而中岛阿姨那英气十足的演绎方式让这首金曲平添许多别样的魅力。

但你要知道,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音乐这东西是有格局差异的。

一首立意远大、气势恢弘、充满了金戈铁马意味的《象王行》犹在耳边,一下子就切换成被恋人抛弃的哀伤情歌……即便中岛阿姨把那种看开的洒脱演绎的入木三分,但终究还是太过于小家子气了。

因此,当台下客套的掌声响起时,别说观众了,就连谢幕的中岛阿姨自己也露出了一个饱含歉意的微笑。

………………

八点二十五。

随着一阵“呐咦耶~哎咦哟”的人声伴奏,

一袭杏白曲裾的吕莹莹出现在了舞台上,开始了她的独家表演。

“雪欲来的时候,又烫一壶酒~将寂寞绵长入口;”

“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小炉边,那首歌谣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恰是初秋;约临走将柴扉轻叩;”

……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卿初嫁,独采薇;”

“露尚稀,叶已翠;”

“问征人,何处望乡一枯一葳蕤~”

……

“昔我往,杨柳垂;”

“今我来,雪霏霏”

“问故人,可记当年高歌唱采薇~”

不得不说,中方排在后面表演,是占了大便宜的;

如果这首抄袭自后世的《采薇》,是紧随在《象王行》后面表演,那一样也会秒成渣,但前面有一手日语版的漫步人生路做缓冲和承托,那就截然两码事了;

而且与被甩后故作坚强的《ひとり上手》不同,这首《采薇》在人声的伴奏下,不但曲风具有浓浓的先秦古朴,而且整体给人一种哀而不伤的感觉,不但格调的高低当下立判,而且更符合东方哲学价值观,也更符合岛国人的审美观。

所以,

当一阵阵“呐咦耶~哎咦哟”的人声伴奏中,吕莹莹双手平举过眉,深深一躬,做了一个标准的汉代女子礼仪后,不徐不疾地后退,最终消失在了第二重帘幕中后。

现场响起了热烈无比的掌声,要不是当下的场合太过于严肃,那些听到歌曲近半才品味出其中韵味,逐渐变得有些难以自拔的观众们,估计就要哄叫着让土狗同学返场了。

第二轮,中方完胜!

………………

八点三十五。

中间一直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主持人终于迎来了宝贵的五分钟,上台噼里啪啦地讲了一大堆诸如中日文化渊源,中日友好之类的废话。

好容易把现场氛围调理好,让观众们从之前的节奏中抽离出来后,随着主持人的报幕,某个岛国很有名的老艺术家出现在台上,然后用中气十足的歌喉,表演了一曲中日文化交流的保留节目《北国之春》。

虽然曲目本身没有什么新意可言,但当表演者的演绎功底到一定程度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技巧去弥补创意上的不足。

所以不出所料的,当那位老艺术家谢幕的时候,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

八点四十。

随着帘幕掀开,一阵阵号角响起,随着几声古琴重重地拨弦,中方某位知名男艺术家同样浑厚的歌声响起。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随着一首提前四年出现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所有的观众再度感受到了来自某个古国的文化碾压。

你要知道,当初94版《三国演义》可是被无数岛国观众数次要求重播,可见岛国对于三国题材的疯狂追捧;而这首给临江仙重新谱曲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更是甫一播出,便在岛国的音乐界和民间引起了巨大轰动。

后世一个凤凰卫视的专访栏目中,某个当时在岛国非常有名的音乐人坦言,当初第一次听到这首气势磅礴的歌曲时,他彻底被镇住了,不仅仅是他,连他身边的音乐人朋友也都被镇住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除了纯音乐之外,一首有着歌词的歌曲竟然也能演绎的如此雄浑而厚重,也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格局,竟然能被如此清晰地浓缩在那短短十余句歌词当中,如此直观地让人感受到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

因此,不出预料的,当中方的艺术家以雄浑高亢无比的转音收尾时,现场爆发了远比之前热烈的掌声,不少人甚至自发地站了起来鼓掌……

………………

八点五十。

主持人短暂地废话了一通后,日方几名把脸涂成了腻子墙的女性表演者上台,然后在一众乐器单调而凄冷的音乐中,以小幅摆动的肢体动作,表演了一出《采桑老》。

这是岛国留存至今的“雅乐”之一,而且是属于雅乐左部的“唐乐”(岛国雅乐分为左右两部,左部为尊,谓之唐乐,右部为高丽乐舞),

跟开幕时表演的《秋风曲》一样,本意是为了彰显主办方对于华夏的友好,原本这种安排是有些“向下兼容”的意味在里面的,毕竟根据以往的经验,此时的华夏在文化交流汇演时,除了茉莉、梁祝、传统戏曲这三板斧之外,便再也没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东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娱乐圈第一深情?我可是海王 九号半 重回1980去享福 穿越60年代,苟出富贵一生 神豪:给兄弟花钱就返利 一人之下:千年布局被冯宝宝曝光 我一个网约车司机有点钱怎么了 我一个演员,会亿点技能很合理吧 怪异幻想入侵中 港综:无间行者?不,我港岛枭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