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道德启示录 > 第二十一章 玄览的深层体验

第二十一章 玄览的深层体验(2/2)

目录
好书推荐: 剑甲星河 明珠纪元 苍天霸体 天道奇书 大漠狼骑士 永幻无境 屠者归来 日记强身 驱魔寻爱 异界纵横之魔神

2、“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隐无名,它不是任何具体的东西。所谓“道之为物”,并不是大道变成了某种东西,而是道之力量在我们心中的感受,或者是眼里的反映。

比如眼前的天地万物,都是“道之为物”,只是其中虚假的东西太多了而已。我们之所以觉得天地很清晰,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功能很稳定。眼睛就像一个镜头,如果它的倍数乱变一气,或者是分辨功能太低,天地万物也就恍惚了。

在第十五章中,修道者刚刚进入空境,还有“视之不见”和“听之不闻”的困扰,以及“迎之”和“随之”的想法,所以,其“惚恍”中参杂了许多人为的东西。本章则不然,它是发生在“安以久”之后的。就像一杯水,虽然同样是水的运动,前者中混入了太多的垃圾,甚至是人为地搅动起来的,而后者则是始终清澈的,而且是水在自发的运动。

所谓悟道,就是将自己造成的那些垃圾全部清除掉,而且不再搅动了,然后让自己化成水,再体验水自身的运动。也就是说,以前的“惚恍”中存在着许多人为的因素,而如今的“惟恍惟惚”则完全是大道造成的。

就像游泳一样,作为一个初学者,对于水的特xìng,我们的了解是很不稳定的。有时候觉得就是这样的,感觉很有把握,这是“恍”。有时候又觉得不是这样的,感觉毫无把握,这是“惚”。游泳者对于水的初步体悟,心中那些不确定的东西,就是“道之为物”。

3、“惚兮恍兮”至“其中有信”

大道如水,众生都是水中的一滴,所以众生是看不到大道的,就像鱼儿看不到大海,风儿看不到空气一样,因为二者是混为一体的。

在空无一物的境界中,大海的运动在鱼儿的心中呈现出来,就像风的运动在瞎子的心中呈现出来一样,我们感受到了它的运动,却又抓不住,因为它很快就过去了,搞得我们半信半疑,不知道以前的感受是不是自己的幻觉,这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我们猜测,应该存在着海水和空气这种东西,却依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是“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大道是“不可识”的,永远都是那么的深远,又是那么的隐晦和幽暗。在“安以久”中,修行者渐渐感到,在那些缺乏把握的的“象”和“物”中,一定存在着某种最纯粹和最根本的东西,所以是“窈兮冥兮,其中有jīng。”窈:隐晦,幽远。冥:幽暗,幽深。jīng:脱了壳的上等白米。比喻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如jīng华,jīng气,或生命中最根本的东西,如jīng子,jīng力和jīng神。

我心纯净似水,不动如山,正因如此,修行者终于确信,这的确不是自己的幻觉。自己如今感受到的那些东西,全都是绝对真实的,这是“其jīng甚真”。那些感受就是大道给出的信息,发出的信号,修行者越来越有信心,这是“其中有信”。

4、最后一段

“甫”,通“父”,根源。

第十五章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本章则说:“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两段文字的意思是一样的。

道学是古人开创的,这是“古之道”。“其名不去”,即古人的道学一直流传了下来。根据古人的道学,去看清空境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原因,这是“以阅众甫”。然后我们知道,“惚恍”中的“无状之状”和“无物之象”是参杂了人为造成的,而窈冥中的“jīng”、“真”和“信”则纯粹是大道造成的。前者有心,而后者无心,所以是“知众甫之状哉”。古人诚不我欺也,所以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甫”,本意是美男子,如孔子人称尼甫,即名叫孔尼的帅哥。在老子的心目中,“古之善为道者”大概都是最帅的吧,所以最后这段话也可以这样翻译:“自古以来,道学都没有失传,我因此而看到了关于那些帅哥的书籍。我怎么会知道那些帅哥的修行状况呢?靠的就是这个。”这段话告诉我们,大道之学并非老子的独创和首创。这并非谦虚,而应该是事实。如果没有印度各位大师的指点,释迦牟尼也未必能够悟道。

目录
新书推荐: 重回妖鬼夫君为我战死前 我的亲妈是慈禧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嫁给前任他哥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 山君 狗勾能有什么坏心思[穿书] 武成年后 我对太子暗卫有想法 我夫郎是二嫁[穿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