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四百九十五章 反将一军

第四百九十五章 反将一军(2/2)

目录
好书推荐: 炸翻侯府和离后,被王爷掐腰猛宠 我凭破案,拿下禁欲大理寺少卿 从世家纨绔到第一权臣 穿越后大将军非我不可 大明国士 极品逍遥皇太子 远离异类[娱乐圈] 温水烈酒 论惩罚花心前任的最佳方式 校草必须每天吸我才能活命[穿书]

众大臣已经早早到来,还没到入午门的时间,众官员尚且在等候,而当天刘健这边有一人正在与他商议事情,是吏部尚书马文升。

在刘健身旁,还立着个在默默听取意见之人,是李东阳。

「……地方上报,光是矿产一项,张秉宽每年所得便不少于白银二十万两,即便有部分以矿税征缴给朝廷,但地方依附、投献以得朝廷庇护,继而开山出矿者甚多,对地方造成深远影响,以至于土地荒驰百姓迁徙等诸多弊端……」

马文升跟刘健报的事,是想要联合一些人,取消张周开矿的权限。

甚至是把各地开矿的事给叫停。

对张周和朱祐樘来说,开矿是为了采煤、冶铁、造火器,是属于利国利民的。

但对于这时代的官员来说,他们可不这么认为,在儒臣眼中,任何不务农的行为都是在「祸国殃民」,即便之前开矿之事朝廷也的确是看到一些好处,奈何这件事好像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再加上张周之前的确是铁板一块不太好攻讦,这也属于难得的机会。

李东阳道:「张秉宽开矿所得,不是大多数都上缴了朝廷?内府因此还得到了诸多的钱粮,用以边镇事务。」

马文升瞅了李东阳一眼,没接茬。

刘健道:「要

改的,是以一人占据大明山川河流之便,若一切都以他个人好恶来处分朝廷之财,那便等于是公器私用、贪赃枉法。」

李东阳感慨道:「若非张秉宽去开矿,只怕那些地方也都荒驰着,以目前这状况来看,要造炮,需要生铁和煤炭,朝廷是拿不出来的。」

这次连刘健也没想到。

好像李东阳在开矿这件事上,倒是倾向于张周了。

「宾之,此事你不想提,那就找人来提吧。」刘健不想因为李东阳的一些小情绪,而坏了文臣内部的团结。

现在是内阁首辅加上吏部尚书,一起来揪着张周开矿的权力说事。

李东阳道:「此等时候,只怕陛下也听不进去,以往多有提及者,也都未被采纳。何必于眼下西北战事未休时,旧事重提呢?」

在李东阳看来,你们提这件事也太不合时宜了。

至少也等张周兵败之后,或者说大明军事为先的政策结束之后,非要趁着皇帝对于军政异常热衷的时候提,被皇帝喝斥回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呵呵。」马文升笑了笑。

他还瞄着刘健,像是在问询,你们内阁现在对于一些事,也达不成统一意见了吗?

刘健道:「既然地方已多番就开矿之事上奏,提出弊端,那也是该在朝上说说了。眼看夏粮将要征缴,以目前推算,今年灾情没去年多,但夏粮却要减收不少,也是时候该让更多的百姓归于农桑之事,西山聚拢的人也过多,徭役也该回归于正途。」

显然刘健也觉得张周开矿有点乱了大明的国本。

把一群农民改造成为「工人」,甚至把大明本来用在城防建设等事上的徭役,用在了不切实际的开矿和造火炮等事上。

要限制朱祐樘和张周的军事为先的政策,还是要从资源上入手,让你们没东西来折腾,那不就一切归于我们的控制,重新回到我们所认为的「正轨」中来?

众大臣入宫。

而张周却没来,虽然商议好了,要一起来参加这次的朝议,享受胜利的荣光。

但张周也没说一定要准时前来,他成为整个大明朝堂体系中,唯一一个可以迟到的人……而且迟到得理直气壮。

不为别的……他就是不能一切都遵纪守法,如果他跟文臣一样,是个守规矩的文臣,一切都循规蹈矩的,文臣找不到这种小的错漏来攻击他,那就会拿大事来攻击他。

这就叫卖个破绽。

且他不入朝是皇帝特许的,来得迟到,被鸿胪寺的人指摘,他也没什么,大不了就罚个俸禄什么的,事实上皇帝也从来不以此来惩罚他,反而还会觉得他劳苦功高,每天为朝廷做那么多事,是大明最忙的人。

等张周到宫门口时,官员早就已经进去,把立在午门前等候的李荣给急得要命。

「先生,您可算来了,可别因为您迟来,耽误了朝堂大事。」李荣回头望着早已不见影的人群,却还在催促着。

张周道:「起来晚了一些,也是为应付陛下的召见,详细研究一下鞑靼人可能撤走的路线,以及提前做好一些预案。若是鞑靼人继续扰边的话,也要提前防备不是?」

「您真是有心了。」李荣可不管那么多,赶紧带着张周往门里走,都已经不是趋步了,简直是一路小跑。

本来李荣就上了年岁,还没小跑几步,就已经气喘吁吁的。

往前走了一段,李荣也的确疲累了,放缓了一些脚步,提醒道:「张先生,咱家提醒您一句,最近有对您开矿之事有异议的,估摸着今日就有人会在朝上旧事重提。不过想来今日有奏捷之事,会把这件事给压下去。」

「嗯。」张周点头。

相比于什么开矿不开矿的,当天最受人关注的,肯定是石沟城一战的战果。

但这件事皇帝压得很死,到现在朝臣大概还不知道结果。

李荣感慨道:「开矿之事,为的是能富民强军,咱家也没明白过来,他们为何要反对呢?先生真是做了好事,也被他人误解,这件事……陛下,还有咱家,是充分理解您的。」

这就体现出李荣站队的手段。

不遗余力告诉张周,咱是一伙的,只要我一天掌权,我就会帮你把开矿的腌臜事解决,你就放心把这些事交给我。

你看,我作为东厂厂公,有什么事知晓之后,提前都通知你,还跟你商议怎么对付,甚至会帮你暗中解决一些找麻烦的人,就问你我诚心不诚心?

你用我,还是用谁?

张周道:「别说李公公理解不了,我也理解不了啊。」

嘴上这么说,但张周心里却在想,这世上理解不了的事情多了,所谓的传统和刻板偏见,那还真不是我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几百年下去,估计都没法改变的事情。

开矿这种事好不好……最好问问以后的那位万历皇帝,在他最有感触。

奉天殿内。

朝议开始,而张周是最后一个到来的,张周才刚站定,朱祐樘就迈着轻快的步伐到来。

朝上礼数结束之后,朱祐樘已经迫不及待要把西北捷报的好消息公之于众了,而朝臣这边,由工科给事中等人所准备的提请改矿税等事,已经是箭在弦上。

朱祐樘到底还是占据了主动,一摆手,让萧敬出来宣布了好消息。

「宁夏刚奏捷了。」

萧敬上来就给这件事定性。

奏捷……

打了胜仗,这是最关键的,至于胜果如何,听我给你们慢慢道来,如果有旁的事情要上奏的,请靠边站。

果然,在场瞬间没了声响。

萧敬这才将杨一清等人的上奏,详细于众人面前宣读,而石沟城一战的「凶险」,也让在场官员始料不及,而萧敬眼下为了体现出跟张周是一条心的,也是有皇帝的特别嘱咐,还特别提出石沟城的战略重要意义,其实是张周早就示警过的。

而这点,在杨一清等人的上奏中,显然没体现出来。

等萧敬读完了杨一清的那份,朱祐樘接过话茬道:「花马池、石沟驿,两战连捷,斩狄夷首级两千余,是乃少有的大捷。一切都都不在朕本来的预料之内……本来朕还以为,这一切都会发生在河套之地。」

这话针对性很强,就差直接把朱晖的名字点出来,然后指着鼻子骂。

刘健道:「宁夏巡抚杨一清,居功至伟。」

朱祐樘点头道:「说起来,杨卿家的确是有功,但更大的功劳,应该是在秉宽身上,这一切都是在他的算无遗策中完成的,刘阁老以为呢?」

这次不直接问在场所有官员,而点名问刘健。

刘健拱拱手,没正面回答这问题。

其实也是不好回答。

「朕思前想后,西北军务之事,还有诸多可以改进之处,尤其是要淘汰冗员和积弊,朕准备于年底之前,由兵部牵头,来完成此事,诸位卿家可有意见啊?」

这次是问所有人。

但好似是最后通牒一样,反将文臣一军,根本不给商量的机会。

目录
新书推荐: 千古苒苒 新晋 长公主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走了你后悔啥 三国:被刘备赶走,我截胡孙尚香 重回妖鬼夫君为我战死前 我的亲妈是慈禧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嫁给前任他哥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