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重生为护国大将军 > 第一章 亲政大典

第一章 亲政大典(2/2)

目录
好书推荐: 烈火情仇 星神典 史上最强仙帝 神陆仙迹 异世之兽王 远行者 顽将 仙衷 傲世传人 乾坤鼎

“吾皇万岁,万万岁!”大臣们的头一齐磕到地上。

祭完天地,然后回去拜太后。此时的两宫太后,已经只剩下慈禧一人了!慈安早在光绪十来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关于她的死,在宫中一直是个秘密。但很多人都相信她是死于疾病,有人推测是现在所说的脑溢血。翁同龢在日记里曾经记载她在三十岁以后,断断续续曾经有过三次昏厥,前几次都逃过来了,唯有最后一次没有躲过鬼门关!既然翁先生证明,世人也只有相信了!然而这一去,便撇下慈禧一人独揽大权了!此时此刻,她会舍得把这个象征皇权的东西通通交给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皇帝吗?当然不会啊!她亲儿子还恼她干涉自己的权力呢!而这个皇帝也有自己的亲生父母,倘若让他执掌了大权,那她自己的命运该如何安排呢?宫廷斗争远比人们的想象要残酷得多!虽然醇亲王唯唯诺诺,但慈禧对她的妹妹却十分了解。这个敢跟自己顶撞的亲姊妹,因为惹她发了怒,她便挑了一个天姿国色的美女给醇亲王送了去了。她想让醇亲王沉浸在女色中,从此冷落她的妹妹,用以作为惩罚……

醇亲王一家领略了慈禧的手段,当然也不会轻易饶她,尤其是她的妹妹。还有眼前的小皇帝,她的确也疼过爱过,但她毕竟整天忙于政务,顾不上操心他的事情。而一旦他在朝廷里不守规矩,也只有严厉惩罚,因为在孩子看来只是小错,但对于皇家来说,实在是太伤体面了。而她支配别人也已经习惯了,以后怎么忍受别人去支配她呢?于是她便抓住了醇亲王的软弱,故意捱到了光绪十七岁才让他亲政。而在亲政之前,她又假惺惺地重复了好几遍一定要撤帘归政的话。醇亲王当然明白她的言外之意了!所以便三拜九叩,率领大臣千央求万阻拦,说皇帝还需要再读几年书……她才假意答应了改“垂帘听政”为“临屏训政”。这真是心机暗用,上当者都不知自己怎么死的!所以慈禧太后认为自己既精通朝廷内部斗争,又长了一双千里眼,能够“治大国如烹小鲜”。事实上在她的威严震摄下的官员,那些奴颜婢膝只会论功请赏的人,便学会了阿腴奉承,报喜不报忧。山东、河北等地发生旱灾,官员上报五俗丰登。连朝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的李鸿章,也学会了阴阳两面。明明直隶发生一场瘟疫死了数万人,而他却上奏说:直隶平安无事……

慈禧太后沾沾自喜在她辉煌的“政绩”中,甚至见到外国使节,还要问:“外人国怎么评价我的?”当然若是遇上后人,大概也要问一声:“你们后代人怎么看我?”唐朝武则天治理国家,没有给后代留下弊政,她是那个年代的女中圣人,曾经是个才人。而孝庄太后大玉儿,本身就是一位大家闺秀,熟知兵法,深明大义,襟怀天下。而她慈禧却是秀女出身,不擅用兵,但却极其擅长宫庭斗争,不然她怎么熬到这一步的呢!论贡献她的确有,支持洋务运动,但她不懂科技,所以后来又阻碍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论打仗她派曾国藩去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可一开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论对外,这些年割地赔款,总是屈辱让步……可她偏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偏偏要坚持做一辈子“巾帼女英雄”,出一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风头?可她这一逞能,大清朝却完了。

醇亲王实在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为了儿子安然地继承大统,便借口筹集海军军费为慈禧太后修改颐和园。修建颐和园是为了光绪着想啊!只要慈禧太后住进了颐和园,就不会留在紫禁宫里挟制儿子了,这样就能保证父子无忧了!周幽王为讨好褒姒,不顾大臣劝阻擅自点燃了烽火台,目的是为了求得美人一笑。而醇亲王动用军资为太后做寿,这是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啊!也许在醇亲王心里会这样想:反正皇帝亲政了,国家早晚都是自家的,动用自家的钱物讨好一下太后,不过是为了巩固皇上的地位,就是多花点银子又有何妨呢?同治亲政时,就打算修建颐和园给慈禧太后居住,结果遭到大臣反对。所以未了的心愿,现在终于实现了!颐和园开始修建,光绪亲政大典正在进行。

慈禧接受了光绪的叩拜,命侍女撤去半透明的帘子,又换上半透明的纱屏,然后光绪皇帝率领大臣们集体叩拜:“圣母皇太后万岁,万万岁!”

目录
新书推荐: 华枝春 帝秦设计师 主母要和离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我在阴冷厂督身边吃香喝辣 只会割地送儿媳,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西游]农业大学生和她的毕业论文 奉旨成亲 师妹过来 死在大师兄面前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