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 汉人才流向论 下 作者:姚磊

汉人才流向论 下 作者:姚磊(1/2)

目录
好书推荐: 休斯顿火箭之龙套也疯狂 召唤之智脑无限 大唐小郎中 一把桃木梳 一世吉祥 拐了儿子弃了夫 无限神罗 末世执行者 错嫁王爷巧成妃 兽神修仙

(来源:轩辕春秋网)

三:楚汉人才流向根源之探微

楚汉时期人才背楚亡汉是个普遍的现象,亦是导致楚灭汉兴的主要原因,应该受到应用的重视。www.qΒ5、c0m/而前人把其归于项,刘的用人态度亦难以解释这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从当时的天下大势以及集团背景或可一管而窥豹。

1,天下大势决定了人才的流向

汉元年十二月,项羽带领各路诸侯入关,杀子婴,灭秦宗室。当时摆在项羽面前的是如何利益分配的问题。显然称帝是下下之策,当时天下地盘为旧诸侯的势力所盘踞,经过三年灭秦时间又涌现出无数新兴势力,在这个新旧势力盘根错节,项羽又缺乏足够的力量可以控制新旧诸侯时,如何利用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压制对自己不利的力量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项羽虽然为诸侯从长(44),具有一定的支配权,但是利益的分配中总是有失势者不满。项羽实行的是分封制度,也就是在承认各个势力所已有的权益下尽量削弱他们。比如把关中之地一分为三,齐地一分为三等。自己却尽收旧楚势力,改称西楚,并收其四周的战略要地,如东魏之地,如旧韩之地(注解6)。

无论项羽怎么分封,总会有人不满意。没有封到的则怨恨之,如齐王田荣,彭越等人。封到但嫌少者亦恨之,如英布,陈余等。这些人势必要和刘邦联合起来反对项羽。而封到又受到厚遇者亦不会感激之,本来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地盘势力,和项羽没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利益挂钩,只会随风倒,谁势大,则投靠谁,万不会对项羽鼎立支持。而项羽楚地之强大亦受诸侯所忌,联合刘邦对抗项羽也是必然之势。当时很多人亦看穿了此点,如随何游说英布:“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彊,適足以致天下之兵耳。”(45)。

灭秦后,项羽主宰天下,分封诸侯,为天下共主。虽然利用这种权利可以增强自己,削弱对方。但是接下来势必被不满足现状大大小小的野心家所嫉恨,这些人希望得到封地,其结果必然是汇聚在代表挑战现状的刘邦集团的身边,背离代表了维持现状的项羽集团。如张良对刘邦语:“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46);韩信亦云:“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47)。学者汪梦川认为“刘邦最终得定天下,人多以为缘于其善于用人,其实未必如此......所以当时的人依附刘邦,真正的原因完全是他们自身强烈的功利心态,为谁所用的关键是他们在谁那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因为谁的人格感召。”(48)。这种状况与主观的用人态度无关,而是由当时的现状所决定的。

项羽在分封天下后,就处于尴尬的地步。一,是可分配的利益分封完毕,得不到封地及利益者自然希望打倒项羽重新瓜分天下,得到封地利益者亦因不能再得到更多好处而希望可以跟随刘邦获得更多好处。二,西楚的强大亦遭到各路诸侯忌讳,联合刘邦抗衡项羽是早期诸侯的共识。三,身为天下共主,代表现状的维护者。不满现状的利益追求者,野心家极力想打破这个现状重新分配利益,而刘邦则是挑战现状的最强有力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千古苒苒 新晋 长公主 功高震主要杀我,我走了你后悔啥 三国:被刘备赶走,我截胡孙尚香 重回妖鬼夫君为我战死前 我的亲妈是慈禧 夫君他天下第一甜 嫁给前任他哥 娇弱贵妃精神稳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