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吴中生有 > 第二十一章 大家子弟

第二十一章 大家子弟(1/2)

目录
好书推荐: 魔书世界 灌篮之霸者 九道神龙诀 同居艳遇 极品武僧 战神诀 混沌剑神 长天无恨 机器风暴 凤灵

在明朝,学校是选举人才的四种途径之一,仅次于科举;科举必定经由学校,而由学校做官却可以不经过科举。

学校有两类,一是国学,也就是分设于北京和南京的“国子监”,进入这里的,就是所谓的监生;而另一类便是这府、州、县学了,这也是绝大多数普通读书人所能够谋得到地最佳“路线图”了。

但有一点,这些府、州、县学的诸位学生们,必须要继续进入国学的,才能够获得官位,这有些类似于现代早年间大学还包分配地时期一样,只要进入大学,那么你这辈子注定就是吃国家饭的人了。

明朝府、州、县学的生员,国家规定是每月都要给廪膳的,用以补助生活,称之为“廪膳生员”,省略称“廪生”,但名额有定数。

明初规定,地方上府学地廪生名额为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每月发给廪米六斗,但必须经过岁考、科试两试地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生名义。

换句话说,只有好学生才能享受到这些全额奖学金;事实上,对于一些贫穷地廪生来说,这却也是家庭地一大重要财政收入,是要用以养家糊口的。

廪生名额因州、县的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由于求学的需求太过旺盛,这些名额难以满足,于是就又有了正式生以外的“旁听生”,这些增多者被谓之“增广生员”,省称为“增生”。

再后来这些也还是不够,就又出现了“插班生”,即所谓简称“附生”的“附学生员”,由于是于额外增取的,是以他们在学校中的社会地位也最低,“附于诸生之末”。

以后由于想要抱“铁饭碗”的人实在是越来越多,于是这些官办准干部学校,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地把所有初入学的学生全部都叫做“附生”,然后只有每年岁考、科试两次考试的优等生,才可以依次增补为增生?廪生,继而享受这国家补贴。

从这些方面来看,现代教育的许多成功之处,都是借鉴了这古代地成熟教育机制的,可惜现代学校地那些搂钱的法门,却是这古代地学校打死也想不到的。

此刻张继宗所言的“在学”,也就是指这些地方上的学校,他可没有夸张到会认为这个来历不明、行迹古怪的家伙会是一名监生。

早年间国子监学生、也就是监生的官运确实非常好,光是洪武十九年的一年,竟有千余名监生走马上任,去填补因为郭桓案杀掉数万人之后遗留下来的空缺,甚至是有一出校门就当上了从二品的布政使的,也就是现代地省长!

不过,大明迄今立国已有贰佰多年,与各地有数的官位相比,这读书人的数量倒也称得上是“汗牛充栋”了。

时至今日,想要外放做官,如果没有进士、举人地功名的话,那是想也不要去想了;即便如此,在北京城里潦倒度日、等候当官地“候补”官员,苦等了十几年的都大有人在。

张知秋一边琢磨着如何才能让这老孙头化险为夷地履险过关,一边打量着着眼前张继宗这个有着典型文人气质、投笔从戎的书生。

在这辎重营的几天里,张知秋感悟最深的,就是记忆中地那些影视剧全都是在扯淡:在这个时代,要想见到影视剧中那样满街入目都是“小白脸”的情形,恐怕是只有在紫禁城里才能看到得了。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说白了就是说,这个头发和胡子,都是父母给的,是以绝对不能有所损伤。

事实上,在这辎重营中,张知秋所入目地,也基本都是满脸长着或长、或短胡子地男人们,但凡没有胡子的,都是还没有长出来的人。

至于女人,那是一个都没有的,最起码在这支辎重营里是没有的。

张知秋如今年仅十八――这一点他到是记得清楚,唇上也就刚刚隐约地有些绒毛,还是需要在大太阳下找准角度才能看清楚地那种,是以也难怪会被人视之为是小青年――不是少年。

在这个时代,所谓地“少年”的年龄,那是需要放到十一、二岁之下的,专指那些已经长到即将可以和十一、二岁地小萝莉们做些成年人都乐此不疲地事情的男孩子们的。

不管这些事情和自己有没有关系,但张知秋却是每每思及此处的时候,却都是要身不由己地兽血沸腾一番的。

张继宗地胡须,是一缕非常漂亮地“复合式山羊胡”,到是很符合张知秋印象中地文人形象,这第一印象分最起码可以达到九十分以上。

事实上,在古代一个男人如果要是长得丑的话,那就趁早不要考虑读书了,这条读书入仕、升官发财的路子,对于丑男人而言,根本就是一条绝路。

古代对于官员地仪表,那是有着相当严格地“潜规则”的,历史上曾经不止有过一次,新科状元仅仅因为长的不够英俊潇洒,便就此丢掉了自己寒窗苦读若干年才来之不易地荣誉,而更要命的是,他这辈子到此也已经是注定要与这官场无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循循 把宿敌邪神哄成道侣后 死遁前向男二倾情表白 何不上云霄 权力是女人最好的医美 继兄不善 清末土司王 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 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返回顶部